当前位置:首页>真相 > 

电影推荐 你好 疯子 讲述多重人格的烧脑悬疑佳作 精彩

电影推荐 你好 疯子 讲述多重人格的烧脑悬疑佳作 精彩

电影推荐 你好 疯子 讲述多重人格的烧脑悬疑佳作 精彩

本文核心词:多重人格,王自健,万茜,周一围,你好疯子

又是一部话剧改编而成的电影,或有人吐槽或有人赞赏,这都是个人的观影体验。对于这部影片,小编则感受到了许多。不仅仅是网上所说的人性,也不仅仅是一种分裂的烧脑分析,更有一种生而为人的孤独与寂寥。这是小型的社会缩影,也是人性的侧面展示,更是孤独的自我诠释。这首歌是女主角万茜的自我演唱,更像是将片中安希的孤独全面剥开而进行的展示。李正说“我相信我们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大概便是,你是lonely,我是accompany。

贯穿全片一直旋转不停的风扇

一直旋转不停的换气扇从影片的刚开始便莫名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原本只是小小的换气扇但当透过光线映射到地面上时,却成为了巨大的倒影,笼罩在七个人之上,也是七个人之下。换气扇有什么作用?显而易见,担当着一个换气系统的作用。只要不停歇的旋转,便能够源源不断的吸入室外的空气,排出室内污浊的气体,维持着仓库内的空气系统的稳定。

那么故事,便是在这个维持稳定的调节系统的不停工作之下而展开,七个人或站着、或坐着,巨大的倒影在他们身下忽隐忽现,换气系统调节维持着仓库的空气的稳定,也维持着影片刚开始时七个人微弱的、暂时的稳定结构。在影片中间为了缓和气氛、化解僵局,一个人指着风扇说“看,好大的风扇”,而且风扇的镜头也给的很足,或许这里的风扇便是一种隐喻。

安希在风扇的阴影下醒来,或许有着安希是主体人格的隐喻,但或许也有着是一种相当于弗洛伊德的“自我”的隐喻,拥有着调节作用的隐喻。风扇不停的旋转,努力的调节人格之间的碰撞与不稳定,直到在各自的人格内部的人性之下的强烈争夺之后便无法再进行调节,故而当除了安希之外的六个人开始爆发一轮又一轮的主导权的转换(自私的碰撞)时,风扇便不再出现在镜头之中,调节作用已经完全失效,人格之间的硝烟也已无法熄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影片从一开始便响起了一首我们自幼时起便耳熟能详的歌,《送别》。

一首歌在一部影片中出现三至四次那么定有着一定的隐含意义,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大概是开头出现、中间大家集体合唱李正首先唱出、近乎尾声出现。在影片开始便出现这首歌,或许便是对结尾的一个预告,送别陪伴安希多年的附属人格,恢复主体人格的正常。而当在这首歌响起的时候,第一个醒来并且挣扎着、有些喘息不止着、眼泪无法抑制的人,是安希。

在这首歌的映衬下,看到万茜饰演的安希猛然的睁开双眼,又茫然的看向四壁,便有一种深深的预感,她,不一样,与其他人相对,都不一样。在为了证明大家不是疯子有集体的有秩序的行为而进行合唱时,刚开始是被杨猛带着唱《月亮之上》,而后被李正忽然的转向唱起《送别》。几个人一起唱着这首歌,面对着限制监视他们的摄像头,这时的“送别”或许是意味着送别暂时的和平调节,要开始出现争端,出现自私。自相残杀,送别其他人格,争取主体人格的地位。而在快要结束时响起这首歌,意味已是明了。送别即将逝去消亡的人格,迎来重生的主体人格。(暂不论主治医生这一人格因素,因为在刚开始的七人人格对决时主治医生始终处于旁观角度,如果不是安希醒来发现主治医生的人格性质,或许这就是结束。)

“让一个正常人证明自己正常,这件事本身就他妈不正常”——记者 李正

在所有人都是从地平面这个水平面上出现时,只有他是从阶梯上踏下来。在刚开始的接触交流中不断的起一个引领性的作用,引领大家汇聚在一起,引领发问,引领配合,引领与院方对抗,在不断的引领中便成为了第一个主导性的人格地位。暂时性的听从于李正的领导,首先是因为其有序的逻辑反应思维占据上风,第一个反应过来并进行一系列的举动在潜移默化之中取得大家的信任从而居于主导,压制了时常不服气的基层人民——出租车司机杨猛,也征服了中上阶层的“老师、律师、医生”,是个理性代表的聪明人,但最终还是压制不住自己的自私。

当他在为了证明是正常人而进行的集体有序的合唱行为失败之后,他选择以打架斗殴来吸引院方的注意从而获得回应,他让所有人来殴打萧老师,但发现打的都只是糊弄过去的样子,甚至萧老师的嘴角还挂着无奈的苦笑,这时,李正怒了。他认为这种不积极配合不仅仅是无法让大家出去更是在挑战他的权威,挑战他的领导地位,所以他自己动手。他丢掉拐杖(没看过电影的小盆友记得看的时候要注意几个有伤的人的细节),掐住了萧老师的脖子。他双眼狠狠的瞪着萧老师,手指越来越用力,直至萧留了满嘴的口水也不罢手,他想让他死。从个体角度上来讲,萧死便是他的不顺从者少了一个,并且也有了杀鸡儆猴之意,但更多的则是为了他自己。人死,不再是小事,远方必定会现身。但那时的他已经开始被自私冲昏了头脑,没有考虑到,这,其实是在杀人,没有考虑到,他这样子做,便就是疯子。那么他的理性统治,便会即将面临推翻。从附属人格的角度上来说,他杀掉了一个附属人格,他离主体人格又更近了一步,离真正的主导地位又更近了一步。或许,如果当时不是安希先跑出来阻止,或许所有人都会看着李正掐死萧老师,也不会有人有任何的反抗话语,包括杨猛。说是多重人格的电影,但又何尝不适人性多面的电影。

“干什么要出去啊,这里多好”——出租车司机 杨猛

在安希率先阻止李正杀死萧老师之后而也同时跟随阻止并给了李正一拳让他进入“疯子该待的地方”后,处于基层中没有文化、表面易怒粗鲁实际内心自卑低下的出租车司机杨猛,登上了主导地位。在后来安希的自我独白中也提到杨猛是为她干所有的脏活累活不知疲倦,带她去山腰大喊放松解压寻找自由没有束缚的一个人格形象。而杨猛一直在唱的这首《月亮之上》便有着解压自由的隐喻,杨猛是最后所被安希提到的,也是说明是在安希成长为人,人生最有压力感的一个时期出现的人格,为了帮助安希解压的人格,而杨猛的身份更是充满着极大压力的地位。

从一开始作为一个暴力形象而登场,遇事喜好用武力来解决,没有耐心,永远抱怨堵车,便就是这么一个形象,一拳干翻了李正的理性统治,开始了自己的暴力专制统治。虽然说着“饭,你们谁少吃一口?药,你们谁多吃一粒?”的话,但其对于他人想要其与远方进行交涉的要求而置之不理,在一日又一日的时间消磨下,有美女相陪,有他人屈服,使得他感受到了在现实生活中从未有过的满足感,不再想要离开这间仓库,也或许是,不敢再去与远方进行交涉。与电击以及出去之后仍苟且卑微的活着,他宁愿在精神病院中当一个自我满足的疯子。

在卫生间企图对莉莉上下其手,在面对安希对其泼洒冷水的阻止举动而理解为“吃醋”的行为,这一切都是在昭示着,杨猛,也因为自己的自我满足,疯了。当然,这种用暴力来赢得的暂时统治始终会被推翻,当莉莉突然的狂笑并对他说“杨师傅,该交班了”,便是激起了他内心中的自卑,也是代表着这种专制统治已经吹响了被推翻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