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真相 > 

博物馆系列 每一幅都是精典 卢浮宫收藏名画选 部分

博物馆系列 每一幅都是精典 卢浮宫收藏名画选 部分

博物馆系列 每一幅都是精典 卢浮宫收藏名画选 部分

本文核心词:美术,绘画,油画,画画,大师,蒙娜丽莎,卢浮宫

卢浮宫(法语:Musée du Louvre)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

卢浮宫博物馆,占地约198公顷,分新老两部分,宫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占地面积为24公顷,是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的万宝之宫。

卢浮宫绘画馆所收藏的绘画之全、之珍贵是世界上各艺术馆不能比拟的。绘画馆共有35个展厅,2200多件展品,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国画家的作品,三分之一来自外国画家,14~19世纪的各种 画派的作品均有展出。

美丽的费罗尼埃

又名《戴头饰的女人》

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全名为莱昂纳多·达·芬奇

是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齐名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

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蒙娜丽莎

这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你觉得温文尔雅,令人陶醉;有时仿佛内含哀愁,似显凄楚;有时又略呈揶揄之状,虽则美丽动人却又有点不可接近 ,更妙的在于,在这幅名画之前,不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她那温和的目光总是微笑地注视着你,生动异常,仿佛她就在你身边。

圣母报喜

巴托尼意大利画家

这是一幅传统的圣母怀孕的题材,不同之处在于这幅画除了圣母含羞的表情和双手合于胸的手势暗示有孕外,没有天使来报的画面。巴托尼的画,在古典的风格中,透露着现实的美。他的作品充满“个人的文化”,极富个性,深得上流人士的青睐。18世纪,许多富有的有识之士迷恋于欧洲大旅行,旅行中的一项内容就是请当时首屈一指的肖像大师巴托尼为他们作画。

埃斯特王族的公主像

安东尼奥.皮萨内洛

(约1395--1455)

出生于维也纳,活跃于帕多瓦和威尼斯

他把“威尼斯--哥特样式”绘画

所具有的鲜明、甜美的风格发展到了顶点

对荷马的礼赞安格尔

安德洛玛刻为赫克托尔哀伤大卫

海伦与帕里斯的爱情大卫

梅杜萨之筏

法国画家泰奥多尔·籍里柯

画面描绘了在大海上,漂浮着一只岌岌可危的木筏,海风鼓起床单做的桅帆,巨浪掀起的木筏在不停地颠簸。筏上的难民有的已奄奄一息,有的还在眺望远方。被簇举在高处的人挥舞着手中的红、白色布巾,不断地向远方呼救。画家以金字塔形的构图,把事件展开在筏上仅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刻画了遇难者的饥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种情状,画面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该画是浪漫主义画作代表之一。

这是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一幅油画。该画作在1831年的巴黎沙龙会展(Salon de Paris)上第一次正式对外进行展览,于1874年被卢浮宫博物馆收藏。画面展示的夺取七月革命胜利关键时刻的巷战场面,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巧妙地将写意和写实结合起来,运用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明暗对比,充满着动势的构图,奔放的笔触,紧凑的结构,表现了革命者高涨的热情,歌颂了以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为参加主体的七月革命,该作品成为代表法兰西民族精神的标志。

这是一幅“纪实性”巨画。19世纪初,法国海军部任用了一位根本不懂得航海的人肖马雷任远洋船“梅杜莎号”的船长,这艘巨型船在驶往非洲途经布朗海峡时触礁沉没,船上有权势的人都乘小船逃命,遗下150多名乘客和船员,生还者只有15人,上岸后又死去2人。这宗海难事件激起法国人的强烈不满,富有正义感的画家席里柯从这一真实事件出发,创作了这幅世界名作《梅杜莎之筏》。这幅画描绘了遇难者呼救的紧张瞬间,他们居高呼喊远方的救生船。画家有意在背景上画一风帆,逆风将木筏往后吹行,这就造成了遇难者向往救生船的心情和逆风逐渐将木筏往后吹的现实造成对立的紧张气氛。这幅画巨大的画面,结构宏伟、气势磅礴。情节激动人心,构思大胆富有戏剧性,构图严谨充满律动,画中人情感激越。人体塑造坚实有力度,光影对比强烈,整个色调阴森沉郁,显示出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这幅杰作的问世,开辟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道路。1842年11月,也就是在画家去世后的几个月,卢浮宫博物馆收藏了这幅画。席里柯英年早逝,33岁时便死于疾病,他永远也无法知道他的画会成为卢浮宫最著名的杰作之一。

希阿岛的屠杀德拉克罗瓦

《希阿岛的屠杀》是画家德拉克洛瓦创作于1824年的一幅油画。这幅油画叙述希腊人民为反对土耳其人的压迫,所引起的一场战争中的悲惨经历,画作展出后,引起了西方世界的震惊,这幅画证明了德拉克洛瓦对历史题材的重视。这幅油画的线条和构图十分严谨,但是画家却以大胆新颖的手法,表现光和大气下的色彩。

正如画家的许多作品一样,这幅画是由三个部分构成;前景是一组伤患和俘虏,出现在明暗相间的背景上;中景是发生战争的平原;第三部份则是占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一的天空,几乎全部被黄色的烟云所覆盖。在此画中,画家用浪漫主义惯用的象征手法,着重表现残暴的土耳其侵略者强加给希腊人民的惨无人道的灾难。

(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统治时期,溺死在台伯河里的一个基督教殉教者

欧仁·德拉克洛瓦

拾穗

米勒法国画家

法国画家米勒创造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农民典型,他笔下的农民具有一种朴实、善良、憨厚和稚拙的美,永远散发着泥土的气息。1857年画家43岁时,完成了《拾穗者》。在已经收割后的田野里,三个贫苦的农妇正在捡拾麦田里散落的麦穗。画中没有庞杂的场面,也没有过多细节,十分单纯,令人一目了然。三个农妇神态疲惫,头顶着盛夏的烈日,在似火的骄阳烧烤着的大地上寻找失落的麦穗,辛劳的汗水已浸透了粗布衣衫。画面的背景是堆成小山似的麦垛,主人骑在马上监督农民们干活,丰收远景和前景三个农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暗示在丰收的年景,农民们仍然不得温饱。重大的社会问题,严酷的阶级对立,在这幅画中被画家用具体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出来。资产阶级评论家凭着他们的敏感,从政治上作出论断:“画里有农民的抗议声。”

加纳的婚礼

委罗内塞意大利画家

这幅画是委罗内塞的代表作,表现的是基督在加纳城参加一次婚礼宴会的情景。画面非常大,大约有70平方米,在卢浮宫占据了整整一面墙,画中的人物有132个,历时一年零三个月才画完。故事讲的是耶稣和圣马利亚以及使徒们在约旦河畔的加纳这个地方遇到一商人正在举办婚宴,应主人邀请他们一起参加婚礼。画正中是耶稣和圣母玛利亚,新婚夫妇在画面左下角桌子的尽头,大家正喝得高兴,仆人报告酒没了,于是耶稣吩咐把商人家的缸里注满水,然后叫大家品尝,竟成了香喷喷的美酒,原来是耶稣显了灵。画家将英国女王、提香、丁托列托和自己都画进画中。据说,委罗内塞到了威尼斯以后,他发现这里的人们追求的并不是对宗教的虔诚,而是对生活的享乐,于是他饶有兴趣地把这些世俗生活搬上了画面。

花园中的圣母

拉斐尔意大利画家

拉斐尔的艺术作品典雅和谐、秀美诱人,创作这幅画还有一段趣闻。一天,拉斐尔在花园中散步,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花丛中剪枝,艺术家被她那富于魅力的形象所吸引,立即敏捷地将这位姑娘的形象速写下来。不久,他用这位少女做模特儿,创作了这幅名画。因这姑娘是园丁的女儿,故这幅画又称《美丽的园丁之女》。这这幅《花园中的圣母》表情最有特色,算得上是拉斐尔最优秀的圣母像。

蓬巴杜夫人全身像

德·拉图尔法国画家

这是卢浮宫里罕有的粉彩画永久展品,看一眼就知道是幅不可多得的名画。这幅画描绘了这样一位夫人:她坐在桌子前,手上拿着一本乐谱,脚边放着的铜版画和版画夹表明她在美术方面的才能。最重要的是那些摆在书架上的书。从书脊上就可看出其中的内容:左边一排为《忠实的牧羊人》,意大利诗人瓜里尼(Guarini)1590 年出版的田园诗作,并在18 世纪掀起了向往农村田园之乐的风潮,而它作为剧本深受蓬巴杜夫人的特别关注。接下来是《中国孤儿》,伏尔泰1723年创作的一部史诗,影响了整个法国。颂扬了现代法国的创立者亨利四世,以及他受启蒙思想洗礼后所具有的哲学和国家政策理念。再接下来是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对共和政体进行了颂扬,谈及法律精神、宪法的必要性、以及以个人自由发展为基础的个人权利。这本书出现在国王情妇蓬巴杜夫人手中,尤为引人注目,因为它在当时同样遭到巴黎索邦大学的严厉谴责,而且被教会列入禁书。架子上最后一本是1754年第四版的《百科全书》,在1752 年书首次出版时就陷入危机难以再版,由于蓬巴杜夫人的协助才得以幸存。一切都表明,蓬巴杜夫人拥有并阅读这些书,它支持并拥护启蒙者奉行的自由思想。1764 年,当获悉蓬巴杜侯爵夫人去世时,伏尔泰给狄德罗的信上这么写道:“她也是我们中的一员”。

方块A作弊者

拉图尔法国画家

画中的四个人围坐在桌旁玩纸牌。时间仿佛凝固。右边的盛装男青年正在查看自己手中的牌。他独立于另外三个人物之外,从眼神可以看出其他三人正合谋施计,而他还蒙在鼓里。稍稍偏离画面中心的位置,是一位佩戴精致发饰、胸肩袒露的风尘女子,她的眼神和手势指向画面的左侧。那里是另外一个玩家,这个在阴影中的男子不动声色地摸出一张藏在腰间的方片A。这就是画名所指之人——作弊者。在作弊者和风尘女子的中间,站着一个手持酒杯的侍女。画中情形一目了然:身处牌局的年轻男子被稳操胜局的风尘女子所吸引,处于陶醉中的他马上就会被左边的男子骗光钱财。这幅作品的主题借鉴了十六世纪末期的意大利名画家卡拉瓦乔的《打牌作弊者》。拉图尔还创作了同样题材的另一个更早的版本,画中细节略有不同,名为《草花A的作弊者》,藏于美国沃斯堡金伯莉艺术博物馆。

画家与女儿像

维瑞·勒布伦法国画家

《画家和她的女儿》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也是她的自我写照。女画家装束朴素典雅,端庄秀丽,目光温柔而深情。她俯身坐着, 十分潇洒优雅,双臂围抱着女儿的脸。女儿天真可爱,把脸紧贴母亲,搂着妈妈的脖子,显得无限妩媚。作品将母女之爱、亲子之情画得十分动人,也表现了画家自己的温婉多情。构图采用了稳定匀称的三角形,色彩雅致和谐,线条优美洗练,背景不加任何陪衬,更突出了主题。此画作于1789年,这一年画家34岁,她的女儿9岁。

钱商和他的妻子

马西斯比利时画家

这幅画是作者的代表作,画中的钱商是个钱铺掌柜,他正在用戥子称金银,神情非常专注。他的妻子则在翻阅祈祷书,那书上正画着圣母子图像 (在这里反映出世俗的经商正与宗教信仰并存)。但是宗教的虔诚敌不过世俗的诱惑,他的妻子的眼神并不注视在祈祷书上而是斜视着丈夫的活动,这正是微妙地展现了当时资产者内心生活的一个侧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画的前景上,有一面置于桌上的凸镜。镜子里照出长方形的窗子、街、房子和树木,同时又画进了马西斯自己的形象。以凸镜来扩展画外的景象,这种手法在凡·艾克的画中也有过,这大概是当时人们对这光学技术的新成就极有兴趣,所以画家为投人们之所好而特意如此画入的吧!这是一幅典型的风俗画,被史家称之为开近代美术描绘日常生活先河的杰作。尽管在马西斯之前,凡·艾克就画过《阿尔诺芬尼夫妇》,也是风俗画,但其风俗性不够强烈,因此马西斯此画才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花边女工

维米尔荷兰画家

这幅《花边女工》是维米尔的代表作,以诗意化的方式描述一个在编织蕾丝的女工那种专注平和的神情,以一种抒情情调给人美的享受。维米尔与同时代画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以极端、甚至颤抖的感光度来表现光线,喜欢用蓝色和柠檬黄两种色彩组成十分和谐的色调。他的作品中特别的光感,实际上是借由一种新的技巧而达成的。这种技巧部分依靠光学实验,但主要是依靠着观察,以及对色彩微妙的渗透反映的直觉。他捕捉色彩光亮的方法相当特别,以微小的如珍珠的亮点构成物体轮廓,作品中的焦距平均分配,因此显得平静与客观。

强夺萨宾女人

普桑法国画家

这幅画是普桑的巴洛克风格的代表作品。描述的是罗马人因新建罗马城,需要很多年轻的妇女,但邻近的城市都不愿意把姑娘嫁给罗马人,罗马人的领袖决定智取,他们邀请邻近的萨宾人来参加盛会,当萨宾人携带家眷前来参加时,罗马人的领袖扬起了披风作为暗号,每个士兵就抢一个姑娘,而对其他萨宾人不加伤害,让他们逃走。15世纪,这个题材只是用作婚礼灯笼上的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装饰画。到16—17世纪,则被用来表现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果断精神。只要这种行动能保障民族的前途,允许任何强烈的甚至是最粗暴野蛮的行动。画中描绘的罗马领袖并不完全是一个发暗号的军官,而像一个庄严的宗教使命的履行者。他穿着红袍子,威严的站在海神庙的圆柱之间。普桑绘有两幅此主题画作,收藏于卢浮宫的此幅画(下)画面比较杂乱,普桑本人亦不满意。另一幅(上)也是作于1637年,159x206cm,收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画面比较简洁。这幅画与大卫画的罗马人与萨宾人之间的故事,区别在于这是抢夺现场,大卫画的是一年后的战争。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大家喜欢~

喜欢就点个赞、投个币,谢谢

END

声明 作品版权归源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交流不作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