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真相 > 

我国行政区划制度简述汉代

我国行政区划制度简述汉代

我国行政区划制度简述汉代

本文核心词:历史,中国,汉代

刘邦建立了汉朝,其行政区划制度有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有退步性——重新分封了几个王国。当然了,刘邦首开分封的,陈胜吴广之后,各地纷纷起义,分分捡起了六国的衣钵。刘邦即使是做了皇帝也不过是当时几个最有实力的大军阀而已,分封王国也是适应当时的形势的妥协。此时,汉帝国采用一国两制——既有郡县也有王国,而且王国相对中央政府具有很大的自主性。虽然刘邦后来逐渐剪除了那些异性的王国,但是他又分封了不少同姓的王国,而且形成一个惯例就是皇子是要分封为国王的。因为王国的范围有些是很大,占有数个郡的范围,所以逐渐尾大不掉,然后有了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平定后,王国的势力被削弱了。再后来通过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的政策,王国数量多了,但是辖区和实力进一步减弱。

在王国这个层面,有国王和王国政府,王国政府基本上比照中央政府的官制。七国之乱前,基本上王国是半独立的,国王有全权。而后基于这种教训,王国由中央政府任命的长史来管理,而国王仅仅是享有王国的税收,成为了被圈养的对象了。

汉代,郡县制沿袭了秦代的制度。只是后来郡守被改为太守。西汉,王国和郡是一个等级的,大概有100多个郡国。

县制汉代和秦代是一样的。汉代除了有王国,还有侯国,因为推恩令,使得王国的众多非嫡长的王子都可以划出一部分王国土地建立自己的国,这就是侯国。侯国和县是一个等级的。汉代县不分民的多寡,都称为县令。

汉武帝时期,基于控制地方的缘故,全国划分了14个监察区,这就是州,它的全称是某某州刺史部。其中管辖首都附近以及纠察中央政府的不叫州,叫司隶校尉刺史部。其他十三个州分别是:兖州、豫州、青州、徐州、并州、冀州、幽州、荆州、扬州、益州、凉州、朔方、交趾。此时,州不是行政区,不管理辖区内的郡县,仅仅是监察官员干部的。

到了东汉前期,依然是西汉的这种行政区划形态,没有大的改变。地方上是郡国和县,州是监察区。到了中晚期,某些州的长官有了州牧的官衔,这样就意味着州开始走向真的行政区了。因为所谓牧,就有了管理民众的职权,这和刺史的刺有很大的差异。不过,东汉时代,刺史和州牧的称谓也是多变的,改来改去的。到了汉末时期,因为黄巾军,为了围剿的方便,州刺史被赋予了更大的权限,有了对辖区内郡县官员的任命权,处置权等,这样州刺史就变成了郡太守的直接上级,州就变成了行政区了。此时,一些重要的州,或者是为了表示自己身份更尊贵,州刺史改名为州牧,但不是每个州刺史都是州牧。

东汉将西汉的十四个刺史部并为十三个,朔方并入并州,并将交趾更名为交州。东汉时代,郡一级的郡尉被罢黜,职权并入太守。这样,太守就有了兵权。

东汉在边境,特别是西部边境,还有一种区划是属国。这种区划可以认为是军区,主要承担军事防御职能,其长官不是太守而是尉。

自从汉武帝打通了连接西域的交通线,逐出了匈奴的势力,建立西域都护府以来,汉代对于西域的掌控是时断时续的。西域都护府从制度和实践上看,也不大是一种行政区划,而是一种以军事和外交为主的机构。其范围内的西域诸国保留了自己的独立性,只是对汉帝国皇帝表示臣服,都护府不干涉当地的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