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真相 > 

瘦金体中最漂亮的长撇凤头撇写法讲究

瘦金体中最漂亮的长撇凤头撇写法讲究

瘦金体中最漂亮的长撇凤头撇写法讲究

本文核心词:艺术,学习,书法,写字,练字,瘦金体,瘦金体教程

今天是我们讲撇这个小专题中最后一讲,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撇,凤头撇的写法这节课将从运笔的角度来详细拆解书写中换面的概念及方法,。

凤头撇的凤头这个称法是对瘦金体中这种撇起笔的一个美称,但这样的起笔运用的非常广泛,所以在书法按照其书写方法还有一个更通俗的称呼“三面换起笔”,可以说是对这样起笔的一个统称。

如这几个王羲之写的字里面都用到了这样的起笔方法。当然例子还有很多,我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凤头撇(标准长撇)在瘦金体中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经常用在月字里面的这种起笔比较秀气的凤头撇。

另外一种起笔比较重一些,夸张一些,经常用在“月”以外的字当中。如这个“岚(lan)”字,当然这种要比“月”字里面的那种撇要难一些,即“月”字里面那种相当于是这种的简易版,你会写这一种,“月”字里面的那种就一定没有问题。那怎么书写呢?

实际运笔过程

起笔是写这个字的重点,想要把起笔写好最重要的就是“换面” 换面大家其实早就会用了,只是大家没有意识到而已。我用下面这个视频简单的介绍一下,视频在最后。

书法中的换面当然不是指的在砚台上舔毛笔那个过程,书法中的换面是指在运笔过程中利用手腕的摇动达到调锋目的的一种方法(视频中工字的第一笔收笔后就是用的换面调锋)。你可以理解为“把在砚台上舔毛笔的哪个过程搬到我们的运笔过程中来”,所以在我们的运笔过程中,就既把字写好了,同时也将毛笔的笔锋调好了,不用停下来到砚台上去舔毛笔调锋这真的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一石二鸟,事半功倍,类似的成语大家弹幕评论接着补充我接着讲我的,所以你不得不佩服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他们可以说将这一只毛笔研究透了。

到底在瘦金体凤头撇中如何运笔,换面,我用下面这个视频来和大家讲解

两种撇的书写对比及讲解,视频在最后。

片面之词

我想再和大家简单的聊一聊我对换面的一些片面看法。如果您看大量文字理论的东西脑袋不会疼的话可以看下面这一段带边线的文字,觉得大量文字受不了的可以跳过。

站在书法的高度,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为啥要学会“换面”,

1,从实际书写过程中来看

有时候我们手中的毛笔聚锋能力不是很好,或者有可能遇到一些比较厚的又非常吸墨的纸等,这时我可能一个字还没有写完,我的笔就可能因为毛笔的聚锋能力不够或因为纸太吸墨而导致我的毛笔笔头墨量不足,这都会导致笔锋的散开,无法聚锋继续书写。这个时候我们当然不能停下来去沾墨,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在哪个地方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是在一个笔势内,你这样没有虚断就实断的话,这个字的气就断了,整个作品也就死了。(你可以想象一个字中的一个笔画我写到一半,发现出现大量飞白,然后我从新沾墨用浓墨接着写,先不说能不能接上,你想象一下接上是什么感觉,像这样的情况出现了,最好是利用换面调锋将这个笔势写完,然后再进行沾墨是比较好的。)

所以学会换面调锋,在你书写过程中,可以减少和修正笔锋开叉,甚至是绞锋的问题从而达到书写流畅的目的。

2,从书写的材料来看

我们在写字的时候有时候会选择写小字或大字,我以瘦金体为例,在写小字瘦金体的时候我们需要调锋的地方很少,几乎只要运腕就可以了,然而我们写大字瘦金体的时候,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时毛笔铺在纸面上的面积比较大,这个时候你毛笔的聚锋能力再好,都可能会无法聚锋,导致你没有办法写下去。所以写大字要求的不仅是更加灵活的手腕,光是手腕灵活是不够的,你还要有一定的笔法(笔法学习可以网上搜索黄简老师),其中换面是根本。所以大字瘦金体的难度要比小字瘦金体的难度要大,但大字瘦金体写出来会比小字瘦金体更加的大气,好看。既然这么好看,为什么到现在网上也没有大字瘦金体的课程,因为要讲的内容太多了。

3,关于瘦金体的执笔和换面的相关问题

网上有人建议我写瘦金体要用三指执笔法(又叫做斜执笔),我这里先谢谢他对我的建议,瘦金体的执笔一开始我也觉得可能比较特殊,所以关于瘦金体的执笔我做了很多的研究,找了很多的资料,实践了很多次,我第四课讲了关于瘦金体的正确执笔,但我没有讲为什么要这样执笔,因为要讲完可能要有很多专业术语,还很枯燥,时间很长。但我这里可以确切的说瘦金体绝对不是用三指斜执笔,一个主观原因是我用五指执笔法写起来非常的舒服,顺畅,简单,当然还有更多原因,听我慢慢道来。

我先讲一个显而易见的理由,你们可以去看网上用三指斜执笔写瘦金体的人,你们可以去看他们写的字,其实和宋徽宗写的字相差甚远,大体上看还不错,但一放大到每一个字,很多笔画,甚至结构(结构是斜执笔的通病)的缺陷就都出来了,你们可以去看看他们“横”“捺”的写法,就很清楚了。很多人看了网上很多瘦金体写的的人都是用三指执笔法,就啥也不想,认定这就是正确的,当别人一问起来就以一句“执笔无定法”为理由带过。你仔细想想这句话回答了你的问题了吗?当然也有部分原因是初学者对线条的敏感程度太低,眼法不是很高所以看不出线条与线条之间的差异。我的课程是还原宋徽宗是怎么写瘦金体的,我不是还原网络其他人是怎么写瘦金体的。

从理论上讲一下“书法”中为什么不是用三指执笔,正好借助这节课的换面理论我讲一讲关于为什么不用三指执笔,三指执笔,笔管和纸面是呈45°的,苏东坡就是用三指执笔的,这样的执笔和我们写钢笔字一样,只能用一个侧面来书写,很多人以此为由,认定三指执笔很好,我先不说用三指写出来的字在结构上的不足,和有没有留下具体的笔法,能不能中锋行笔等。很浅显的一个问题苏东坡用的毛笔和你的不一样,他用三指执笔有他的资本,因为他的毛笔比较特殊,用一个面书写起来和钢笔一样,不用太多的调锋也很顺畅,但现在我们用的毛笔基本上不调锋不行。你觉得拿苏东坡为由有意义吗?

在者说宋四家里面米芾的水平最高,为什么不去研究米芾的八面锋理论,而苏东坡的言词却被这么多人认可呢?抛却名人效应,我猜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写江湖体(第四课介绍过江湖体)的人,因为长时间没有得到书法的真传,但又不想被别人认为他写的不是书法,所以把苏东坡拉过来,这样,有一个这么出名的大家来作理论基础,以后写字就不用怕了,当别人问起来,质疑他的话,把苏东坡搬出来就可以了,一切就解决了。当然这完全是我的猜测。请允许我继续猜测,但问题的本质还是没有解决呀,苏东坡的笔和一般人用的笔还是不一样呀,一般人的笔写起来就是会绞锋,就是会弄乱呀,这个时候怎么办?

捻管的出现(先不要告诉我捻管是用来写篆书的,我说了是猜测),奇思妙想的他们想出了一个方法,那就是转动笔管,这样就不会绞锋了,笔锋也不会乱了,问题解决了。虽然没有苏东坡的笔,但是我用普通笔,加上我这个捻管技法,一切问题就解决了,这还满足了蔡邕所说的“中锋行笔”。这下可以和运腕派的人平起平坐了。

问题真的解决了吗?我们来看看换面的本质,前面讲过书法中的换面是指在运笔过程中利用手腕的摇动达到调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达到中锋行笔,这个运腕可以达到,捻管也可以达到,但是第二个换面的作用,聚拢笔锋,只有运腕才能达到,你怎么去转动这个笔管都做不到聚锋的效果,转动笔管只能保持笔锋不乱而已。所以捻管写写小字还可以,但一到写大字弊病百出。以瘦金体为例用三指执笔法来写大字瘦金体就肯定行不通。你可以看一下我本篇文章的第一个视频,里面我写了一个“工”字,起笔一横我收尾就用了运腕换面的方法(书法中叫踆锋),所以写第二笔的时候才能有那么细的牵丝,你想想用捻管能写出来吗?

讲回瘦金体,你认为宋徽宗是有两套方法来写字吗,写小字用斜执笔捻管,写大字用五指执笔运腕(太大的斗笔不包括在内),还是不管什么书法家字体,不管是米芾的字,还是虞世南的字,还是宋徽宗的字,我都用一种方法,一种执笔方法来写。任何方法,注意我指的是方法,一定遵循大道至简的原则,我自己的感受,用五指执笔法运腕来写瘦金体,只要你运腕灵活,不用一年时间你就会感慨,五指执笔实在太妙了,太简单了。第十二课-瘦金体中最漂亮的凤头撇单字示范_腾讯视频我想再和大家简单的聊一聊我对换面的一些片面看法。如果您看大量文字理论的东西脑袋不会疼的话可以看下面这一段带边线的文字,觉得大量文字受不了的可以跳过。

站在书法的高度,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为啥要学会“换面”,

1,从实际书写过程中来看

有时候我们手中的毛笔聚锋能力不是很好,或者有可能遇到一些比较厚的又非常吸墨的纸等,这时我可能一个字还没有写完,我的笔就可能因为毛笔的聚锋能力不够或因为纸太吸墨而导致我的毛笔笔头墨量不足,这都会导致笔锋的散开,无法聚锋继续书写。这个时候我们当然不能停下来去沾墨,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在哪个地方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是在一个笔势内,你这样没有虚断就实断的话,这个字的气就断了,整个作品也就死了。(你可以想象一个字中的一个笔画我写到一半,发现出现大量飞白,然后我从新沾墨用浓墨接着写,先不说能不能接上,你想象一下接上是什么感觉,像这样的情况出现了,最好是利用换面调锋将这个笔势写完,然后再进行沾墨是比较好的。)

所以学会换面调锋,在你书写过程中,可以减少和修正笔锋开叉,甚至是绞锋的问题从而达到书写流畅的目的。

2,从书写的材料来看

我们在写字的时候有时候会选择写小字或大字,我以瘦金体为例,在写小字瘦金体的时候我们需要调锋的地方很少,几乎只要运腕就可以了,然而我们写大字瘦金体的时候,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时毛笔铺在纸面上的面积比较大,这个时候你毛笔的聚锋能力再好,都可能会无法聚锋,导致你没有办法写下去。所以写大字要求的不仅是更加灵活的手腕,光是手腕灵活是不够的,你还要有一定的笔法(笔法学习可以网上搜索黄简老师),其中换面是根本。所以大字瘦金体的难度要比小字瘦金体的难度要大,但大字瘦金体写出来会比小字瘦金体更加的大气,好看。既然这么好看,为什么到现在网上也没有大字瘦金体的课程,因为要讲的内容太多了。

3,关于瘦金体的执笔和换面的相关问题

网上有人建议我写瘦金体要用三指执笔法(又叫做斜执笔),我这里先谢谢他对我的建议,瘦金体的执笔一开始我也觉得可能比较特殊,所以关于瘦金体的执笔我做了很多的研究,找了很多的资料,实践了很多次,我第四课讲了关于瘦金体的正确执笔,但我没有讲为什么要这样执笔,因为要讲完可能要有很多专业术语,还很枯燥,时间很长。但我这里可以确切的说瘦金体绝对不是用三指斜执笔,一个主观原因是我用五指执笔法写起来非常的舒服,顺畅,简单,当然还有更多原因,听我慢慢道来。

我先讲一个显而易见的理由,你们可以去看网上用三指斜执笔写瘦金体的人,你们可以去看他们写的字,其实和宋徽宗写的字相差甚远,大体上看还不错,但一放大到每一个字,很多笔画,甚至结构(结构是斜执笔的通病)的缺陷就都出来了,你们可以去看看他们“横”“捺”的写法,就很清楚了。很多人看了网上很多瘦金体写的的人都是用三指执笔法,就啥也不想,认定这就是正确的,当别人一问起来就以一句“执笔无定法”为理由带过。你仔细想想这句话回答了你的问题了吗?当然也有部分原因是初学者对线条的敏感程度太低,眼法不是很高所以看不出线条与线条之间的差异。我的课程是还原宋徽宗是怎么写瘦金体的,我不是还原网络其他人是怎么写瘦金体的。

从理论上讲一下“书法”中为什么不是用三指执笔,正好借助这节课的换面理论我讲一讲关于为什么不用三指执笔,三指执笔,笔管和纸面是呈45°的,苏东坡就是用三指执笔的,这样的执笔和我们写钢笔字一样,只能用一个侧面来书写,很多人以此为由,认定三指执笔很好,我先不说用三指写出来的字在结构上的不足,和有没有留下具体的笔法,能不能中锋行笔等。很浅显的一个问题苏东坡用的毛笔和你的不一样,他用三指执笔有他的资本,因为他的毛笔比较特殊,用一个面书写起来和钢笔一样,不用太多的调锋也很顺畅,但现在我们用的毛笔基本上不调锋不行。你觉得拿苏东坡为由有意义吗?

在者说宋四家里面米芾的水平最高,为什么不去研究米芾的八面锋理论,而苏东坡的言词却被这么多人认可呢?抛却名人效应,我猜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写江湖体(第四课介绍过江湖体)的人,因为长时间没有得到书法的真传,但又不想被别人认为他写的不是书法,所以把苏东坡拉过来,这样,有一个这么出名的大家来作理论基础,以后写字就不用怕了,当别人问起来,质疑他的话,把苏东坡搬出来就可以了,一切就解决了。当然这完全是我的猜测。请允许我继续猜测,但问题的本质还是没有解决呀,苏东坡的笔和一般人用的笔还是不一样呀,一般人的笔写起来就是会绞锋,就是会弄乱呀,这个时候怎么办?

捻管的出现(先不要告诉我捻管是用来写篆书的,我说了是猜测),奇思妙想的他们想出了一个方法,那就是转动笔管,这样就不会绞锋了,笔锋也不会乱了,问题解决了。虽然没有苏东坡的笔,但是我用普通笔,加上我这个捻管技法,一切问题就解决了,这还满足了蔡邕所说的“中锋行笔”。这下可以和运腕派的人平起平坐了。

问题真的解决了吗?我们来看看换面的本质,前面讲过书法中的换面是指在运笔过程中利用手腕的摇动达到调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达到中锋行笔,这个运腕可以达到,捻管也可以达到,但是第二个换面的作用,聚拢笔锋,只有运腕才能达到,你怎么去转动这个笔管都做不到聚锋的效果,转动笔管只能保持笔锋不乱而已。所以捻管写写小字还可以,但一到写大字弊病百出。以瘦金体为例用三指执笔法来写大字瘦金体就肯定行不通。你可以看一下我本篇文章的第一个视频,里面我写了一个“工”字,起笔一横我收尾就用了运腕换面的方法(书法中叫踆锋),所以写第二笔的时候才能有那么细的牵丝,你想想用捻管能写出来吗?

讲回瘦金体,你认为宋徽宗是有两套方法来写字吗,写小字用斜执笔捻管,写大字用五指执笔运腕(太大的斗笔不包括在内),还是不管什么书法家字体,不管是米芾的字,还是虞世南的字,还是宋徽宗的字,我都用一种方法,一种执笔方法来写。任何方法,注意我指的是方法,一定遵循大道至简的原则,我自己的感受,用五指执笔法运腕来写瘦金体,只要你运腕灵活,不用一年时间你就会感慨,五指执笔实在太妙了,太简单了。

示范视频

1至5课内容没有文字版,观看请访问b站查看

哔哩哔哩 ( ゜- ゜)つロ 乾杯~ Bilibilispace.bilibi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