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真相 > 广州游记一文

广州游记一文

广州游记一文

本文核心词:

广州游记

一 准备

以往我去过的地方,其实也算不少了。有我所挚爱着的成渝都市圈,也有那历经几朝或者十几朝的“皇都”,如西安,洛阳一众古都,有我至今仍记忆犹新的陕西风光,还有些千百万年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成果。我体验过蓉城的闲适自在,蓟都的端庄严肃,延安的豪迈粗犷。但我个人甚至没有好好领略下一线城市的风景,于是一家子拍案决定:去一个。上北广深,去哪个好?这就成了我们全家的疑问。

北京?去过,老是那套景看着也没有意思,难以再勾起人们的游思;上海?老牌经济中心,物价高得有点儿吓人,这让囊中羞涩的我受不住,那点儿钱瞬间就飞向了商家的腰包;深圳?现代化,高格调,年轻人的天下,我极向往的城市之一。但是我又一想:深圳经济上的好处是它年轻,深圳旅游上的不足也是它太年轻。没办法,虽然个人喜欢高楼,但深圳除了高楼好之外没别的了。思来想去,还是广州最符合我们出行的需求——有格调,有历史,有底蕴,有创造,有潮流,有前卫。

出发前,打点腰包。我个人向往“自由出行”,做个潇洒的背包客不好吗?我就这么想着。父母却说,任何一次旅行都要有万全准备。全家人仅用半天时间制定好了出行计划,如果可行,任何一天都可以出发上路。但是对于家里的事务之多,我没怎么考虑过。但我必须等待他们:我自己一个人又去不了那里。

出发前的几天熬过去了,最后一天计算物价。广州的物价幸好高得不吓人,不然这计划兴许又等着“百废待兴”。最终结果出来:8000圆。能接受。吾父就拍案而起:定了,全家做最后准备,明日出发。

我很是激动,一晚上没睡好。

二 路上的插曲

腊二十四上路。早上起床,浓雾弥漫,“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能见度极低。车缓缓挪至高速口时,就给我们一个下马威:禁行。

什么?禁行?我们走哪儿?吾母当机立断,南下走淅川县界,直奔襄阳城。这是一个万不得已的决定:因为这条路最保险,但是一路上需要经过的路级要在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之间反复横跳。路比较旧,多年不翻新了;人却还困着,于是倒头睡下。一个上午的工夫走了不到一百公里。下午到了老河口才上高速,不到六点,我们的车就跨过了湘江。比较一下上午(三个小时走一百公里)和下午(三个小时至少走了四百公里)的行军速度,真是不可同日而语。晚上到了湖南省的益阳。这城市很接地气,让人似曾相识,那游子归乡般亲切的感情就在刹那间涌向你的大脑和四肢。吃完饭记了点东西,草草睡下。

第二天行进异常顺利。只是由粤归乡的车过多了,使马路两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场景是极壮观的,只可惜没留下相片。晚上到广东的清远,此时距广州仅剩二百公里。清远也是一座安逸的城市,尤其是那里的一家牛杂馆,怎么吃也不腻。但广式早饭(我没喝过早茶)却怎么也有些不合我的胃口,或许是受了北方饭食的影响吧。

三 到广州的第一天

上午正式到达了广州。广州果然名不虚传,离市中心方才四十公里,扑面而来的便是来自遥远海边的热风和鳞次栉比的高楼。那是来自亚热带地区的活力和激情。中午落座去食了只湛江鸡。

下午才往离住处最近的景点——陈家祠去。陈家祠是广州一座极具特色的氏族宗祠,是羊城极值得一看的地方。地块不大,个人甚至感觉不如一座小型园林规模;但可看可感的却自然不少。园林多显自然,祠堂却多露人文之景。主体是像样的三座大殿,里面多用石雕、木雕、砖雕、陶塑、泥塑、灰塑,外侧主要分两块:殿身的墙等皆用石造,上刻各种图案,色彩简单些;而屋顶上则就别有洞天。顶上花样极多,青色作底写着词句,五彩色的花木鸟兽,雕得巧夺天工,色彩明快,极富对比性。线条也很是流畅,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光绪时的产物。究其原因,应该是岭南建筑的大成集中于这件艺术品上,使这陈家祠成为了岭南建筑艺术之瑰宝。

别看面积只有区区一万平米,这陈家祠里也出展品。这里其实本来就是一所建筑与民间艺术的博物馆,因此里面的展品也很具代表性。木雕最出名,劳动人民只是用刻刀,便描绘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或是细腻,或是雄浑;或是柔和,或是豪放。时粗时细的线条让人透过这雕塑联想到雕塑者,甚至是广大岭南人民。可以说,这雕刻艺术是岭南的无价之宝。

参观完之后,由荔湾奔越秀,去看越秀公园。我很喜欢“越秀”这个名字。一是这里自古以来称“百越”,这越字便从古一直到今是南海地区的称呼。二是这“秀”字,用得很精妙,合起来就是:“百越灵秀”。而我所登的越秀山也正如此,是座秀气的小山。沿有些陡的台阶往上爬,不失为一种美好的体验。山上有逸仙先生的纪念碑,直插云天。山下就是纪念堂。

公园压轴的是一座“五羊石像”。五羊石像是广州雕塑中一座极富艺术色彩的雕塑,1960年雕的,距现今有六十年头了。有一传闻:“初有五仙人,皆持谷穗,一茎六出,乘五羊而

至。仙人衣服,与羊同色,五羊俱五色,如五方。既遗穗与广人,仙忽飞升而去。羊留,化为石,广人因即其地祠之。”石像中大山羊居中,昂首远眺、羊髯微拂,口衔“一茎六出”谷穗,雄浑有力的羊角伸向半空,显得深沉、威武。余下四头山羊环列四周,或小羊跪乳、或母羊回首、或吃草饮水、或嬉戏打闹,形态可爱,栩栩如生。五羊传说表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开拓岭南的历史。至今,它仍然是广州的象征。虽然这是小景,但它却比之后我看过的许多人文建筑都更令人赞叹。

晚上饮汤。老广人很爱喝汤,汤者,大补品矣。他们的汤要煲,煲非常长的时间,以便透出汤的香与色。本地的汤中,我独爱咸口汤(该死的北方口味啊)。

四 多样艺术之旅

第二天我们的旅程排得很满。本来以为地狱西(广铁3号线体育西路站)可能会让我怀疑人生,可当天却一反常态,人烟稀少。这是稀有的情况。随后便是坐着ATM去海心沙。这是个不太出名的沙洲,虽然它就在广州塔的门户前。此时海心沙上正在举行园艺艺术展,场面一度十分热闹。我1600万的超不清摄像头便指向了园艺展览区。具体的景象,不用多言,这景致让人眼花缭乱,我也不知道先看哪个好。你就看着第一幅孔雀园:上面的一圈花环,下面是点点小花,主体则是一只孔雀。这只孔雀用了很多不同颜色的植物做装饰,蓝绿交错,让人感到一种愉悦与欢欣。最明快的还是花。成千成百的,上面下面的,大的小的多的少的,五彩缤纷,让人眼花缭乱的,全都是正在怒放的花!虽然我叫不清它们的品种,但是这些话使我感受到一种生机和活力。虽然这是冬天,但在广州,这个时节,百花开得正艳。这可比河南的万里肃杀好受太多了。我给同学们发了一组照片,身在河南的同学们个个感慨。唉,格局小了呀。中午饭是去花城广场的地下商业街食的,有老广的味儿。

下午我们顶着日光,作死跑广州塔。我还能扛——可吾父吾母与吾弟甚受不住。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终于上了猎德大桥。桥上景象很不错,适合拍夜景的时候用。但我们没有多作停留,我们要去的是广州塔——中国较高的一座超高建筑物。走过这座桥的时候,累得遭不到了,于是全家开始准备就地休息,不想走动了。忽然,叮,叮,电车的声音传过来——这东西俗称有轨电车,我们一家人就如在沙漠中看见了绿洲,急速坐上电车。几分钟之后,就到了广州塔。

广州塔净高600米左右,是中国比较高的一座建筑物,人送外号小蛮腰。凡是去过广州的人,有极大概率看过广州塔。这座塔是新广州的象征,登上塔顶,在天气晴好的时候能够看到远在几十公里之外的番禺(我在幻想我能不能看到香港)。但是有点遗憾的是当天天气不太好,一下子扫了我的游兴。不过总体景象还是非常壮观的:远处的高楼有我的视野,一下子平齐,小的建筑物子直接成了积木块,原本根本无法想象的花城广场也成为了一块弹丸之地,下面的人和车像芝麻般。这直接给人一种“一览众楼小”的感觉。

一下广州塔,坐三号线回去的时候,我才感受到地狱西的恐怖。关于这点的叙述,我会在下文提到。

四 论广州的西洋文化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广州作为清中期末期唯一的合法通商口岸,拥有较为多元的文化。我们第三天参观的两个景点都是极富西洋特色的景点——沙面岛和一德路大教堂。

沙面岛曾经叫拾翠洲,原本与陆地是联通的。但后来英法殖民者开挖了运河,强行将沙面辟为沙洲。至此,沙面成为殖民地。而在沙面的东南侧,我看到了两架城防大炮。其中一门未知来历,另一半则于道光年间铸造,出产地是佛山。

沙面岛上的建筑物大多富有西部风情。建立在此的机构,包括太古洋行(英)、美孚洋行(美)、三菱洋行(日)、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这些至今还活跃在世界市场上的大鳄。汇丰银行仿西方古典复兴建筑风格,高四层,二层的外墙砌有通柱到三层顶,在西南面楼顶建有穹窿顶的亭子;48号是最具代表性的券廊式建筑,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的走廊均为券拱形,外墙刷水洗石米;沙面大街14号的露德天主教圣母堂,规模虽小,结构简单,但在其入口处仍然为仿哥特式。沙面的建筑物跟一般的英国建筑物还有一丝不同:建筑物多用夯石做基,这是与西方一般建筑物不同的特点。

接着就是去圣心大教堂。这座教堂应该是整个南部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如果你不给别人说,那么他很可能以为自己来到了科隆(尽管它比科隆的规模小了很多)。基督教堂有着同样的特点:外饰可以不追求有多么的华丽,但是内饰一定要非常奢侈,奢侈的让你忘记这教堂本身的价值。但是这座广州教堂外饰比内饰要好看的多。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整体采用石构造,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构教堂之一。塔正面一对巍峨高耸的双尖石塔,高插云霄。石塔中间西侧是一座大时钟,东侧是一座大钟楼,有四具从法国运来的大铜钟;堂内是尖形肋骨高叉的拱形穹窿。在教堂里要遵守他们的规定,不要亵渎上帝(这是你去那里的唯一注意事项)。

这里就是我所总结的一些东西,下面是我对广州的杂谈。

七 广州杂谈

广州正如我所说,是个多元包容的城市。这座城市也有许多细节值得我回味。先说印象深刻的。

广州轨道交通 广州轨道交通系全国最繁忙的轨道交通系统之一。我在广州一段时间,绝大多数市内的转移都是在地铁中进行的。我乘坐过的有:1,2,3,5,6,ATM,万胜围有轨电车。其中,1号线,2号线是两条比较老的线路,客运量倒不是很大;但是3号线则成为了“打工人的噩梦”,尤以体育西路(地狱西路)至广州塔(吊鬼塔)为最甚。3号线的日均客流量200万,堪称魔鬼级别的运量荣登全国第一。我从广州塔下来,要坐地狱西路去换乘时,有着一段血与泪的换乘史:

从广州塔下,从滚滚之人流疾走至月台。月台如何?人潮拥挤,水泄不通。忽地铁至,真个“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诸乘客见至,遂两眼放光,蠢蠢欲动。屏蔽门开,而地铁之上亦有乘客千百下车矣。车停至约有一分钟,乘客却未全至。吾等侥幸,抄道窜上。站于车上者,有强撑直立者,有悠闲品坐者。至地狱西,又见人潮,狂奔至扶梯,抢得先机。所幸吾等立马转移,才免受人潮湮灭。后上1号线,方有歇息处。另吾于陈家祠交一好友,却直至去年六月,车至嘉禾望岗。

就是这样。这地铁最特色的就是粤语报站,人家的站是这么报的:

(普通话,男声)下一站是本次列车的终点站:广州东站,可换乘3号线。

(粤语,男声)下一站係本次列車嘅總站:廣州東站,可換乗3号线。

(英语,男声)The next station is Guangzhou East Railway Station, the terminal of this journey, and interchange with Line 3.

很有广州本地风情。广州的地铁总体令人很满意,尤其是广铁的速度。广铁的设施都比较新,基本满足了所有游客需求;两密度(发车密度,分布密度)让人出行很方便。小伙伴们如果想减肥,地狱西欢迎你!

广州之美食 广州这地方美食很多,煲仔,肠粉,叉烧包,能满足绝大多数华南人的口味需求。但北方人慎用。作为一个有西南和华北饮食习惯的人,我喜吃煲仔。煲仔饭实际上就是米饭的一种变体,配菜多样,无论何人都可以接受;配料往往令你食欲大开,恨不得多吃几碗。

至于我对其他美食的客观评价,由于我实在吃不习惯,在这里只挑个人比较好的,结合市面评价,给出我的结论。

叉烧包,肠粉,老广早上比较常吃这些东西。叉烧包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其之甜。而对于肠粉,我则给予了不错的评价:软,糯,鲜,很像老家的炒河粉。只是在主要味觉上,肠粉仍主打对酸甜部的刺激,炒河粉很咸。

老广爱喝早茶。老广的茶很苦,苦得难以置信;老广总是需要用一种特殊方式来排解亚热带地区湿热的特征,品茶便成为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广州有种美食叫龟苓膏,制作复杂,但很有营养,是补品,关键时刻还能用以驱热。

广州其风 老广不像北京人和上海人。老广自知没有改革开放他们便会一穷二白,而且又因广州多外地人,因此老广脾气远远小于北京人和上海人。他们有勤俭的品德,数百年的蛮夷生活告诉他们做人要节俭;他们有重视知识的传统,广东的古代,仅出过九位状元;现今的广东,人才济济,尤以广州深圳为多。他们有爱国爱家的热血,第一次鸦片战争打醒了他们,香港与澳门的痛失惊醒了他们。老广的品性是不能忘掉的。

老广的粤语,是最接近古汉语的语言。我常听街上人讲:

你做咩呀?(你干什么?)

这句话成了我在广州最印象深刻的记忆(怪不得广州叫羊城)。

广州民风淳朴,居民生活很惬意。

广州是我去过的第一个南方城市。它的美景,它的民风,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是不会忘记广州这样的城市——正如我开头所说的那样,它——有格调,有历史,有底蕴,有创造,有潮流,有前卫。